耽美书包网 > 重生耽美 > 暗黑大宋 > 第731章 假像
王卿,那个处罚还过重了。”

这道奏章先是张商英草写,王巨再做了修改。

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专利持有人本身的政策,发明者必须持有相关技术到所在州府报批,然后再交纳百分之一的专利认可费用。好比祖阳,他花费了十八万贯,那么就得交一千八百贯的认可费。

为什么要交纳这个费用呢,因为官府接到报批后,必须派人甄别是不是你发明的新技术,或者是不是你独家技术。

否则可能就会有一些歹人将别人的技术拿过来报批。那么弄不好真正技术持有人,以后却不能使用这个技术了。

因此这个甄别会十分麻烦,必须交给中书,再由中书交给各路转运司。再由各种转运司官员一一甄别,确认没有其他人拥有这种技术,最后才能认可。

如此一来,会不会产生大量的费用?

百分之一的认可费就是支付这个费用的。

所以有了后面的规订,报批后就属于审核阶段了。但从报批时起,国家就开始对报批人的技术拥有进行保护,只不过经过两年甄别时间后,才能算是报批人真正拥有此项技术。

实际与后世的专利法差不多,区别就是审核时间更长。

再就是官府接到报批后,必须送到中书。中书单设一库存放起来,以备以后处理相关的纠纷。

除此之外,那就是以后每年其技术拥有者,还要交纳千分之二的费用。如祖阳,他每年还必须得交三百六十贯。

这也非是国家想敛财。此法不设则己,一设以后肯定会产生纠纷,也会分散相关官员的精力,当然,也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但这些费用并不是剥削发明者,就象祖阳这个新式织机。

如果此法通过,以后从名义上来说,其他人想要得到这种技术,那就必须从祖阳手中购买,不说是十八万贯吧。最少得支付一个两万三万贯,那么祖阳不但能将研发费用收回去,说不定还能发上一笔大财。

然而也不算是对祖阳的偏袒。

这是成功的,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一无所有!

第二点就是针对其他人的政策与律法。

如果不经其本人允许。其他人剽窃其技术,或用强迫手段迫使其本人交出其技术,那么必须处罚十倍以上的罚金,其中一半重新分配其本人,严重者还会黠字流配三年。

也就是谁剽窃了祖阳的技术,那么官府就会对剽窃者处以一百八十万贯的罚金。若没有,能抄出多少就是多少吧,抄出一百万贯,五十万贯补偿给祖阳,余下五十万贯,则是官府所得了。想一想敢剽窃的,身份还能简单吗,如果没有这一半所得,各地官员那有这个动力去盘查?

这是一次破天荒的举措。

想一想两世吧,中国对外人真他娘的慷慨啊,四大发明造就了整个西方文明。甚至手把手地教倭人高丽人造纸烧瓷器,就连大和尚鉴真到了倭国,还手把手的教倭人生产豆腐。

然而到了王巨前世,西方人与倭人如何对付中国的,因为西方的封锁,那怕前世中国成为gdp第二大国,实际购买力第一大国,机床、芯片、发动机这三样工业最重要的技术,仍然很落后。

不要提钱,花再多的钱,人家也不卖给你,怎的!

因此为了保护持有者手中的专利,王巨提议课以十倍罚金。赵顼说太重了,也是指这个十倍罚金。

王巨想了想说:“陛下,那就四倍吧。”

四倍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很重,但不重不行哪。

“那就这样吧……王卿,你说这种织机能织大食布?”

大食对宋朝交易的商品主要就是各式棉布、玻璃、香料与玉石。

其中棉布占了很大的比例,即便在赵念奴推广下,如今黎布不论销量,还是价格,依然干不过大食布。

原因很简单,也非是宋朝人“崇洋媚外”,而是棉花的不同,南方的是粗绒棉,大食那边则是真正的长绒棉。

不过棉花开始普及了,这些年已经推广到了福建路与江南西路、荆湖南路南部地区,甚至江南东路与两浙路也有少量百姓开始种植。

因此织布技术得以推广,大量价格低廉的宋朝棉布,就能挤压大食布的市场。

那么两边贸易数量就会急剧扭转,利于金银回流。

然而王巨一直没有让人研发新式织机,原因还是很简单,保护黎人。不是对黎人有感情,岭南许多黎蛮就是靠黎布谋生的,如果研发出新式织机,而且是“国营企业”木棉司在主持,那么就能迅速推广,许多黎蛮就惨了。

一旦活不下去了,黎蛮可不会讲什么爱国的,必然会谋反就会起义,好了,王巨就被牵连了。

但现在无妨了,因为广南那边黎人也开始模仿汉人的种植技术,用新式种植方法种植棉花了,有没有这个黎布,影响不会太大。

所以王巨说道:“不错,不过想用来织大食布,这个织机可能还要进行一些改进,但有了这个高级的织机,改进的难度不会太大。”

“朝廷也要购买其技术?”

“陛下,如果国家需要,收回杭州竹纸作坊,朝廷要不要花钱帛收回来?”

就是花钱收回来,估计高滔滔在宫中也会暴跳如雷了!

赵顼无言以对。

王巨又说道:“诸位,如果让你们重活一次,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古怪。

王巨又说道:“我最想做的


状态提示:第731章 假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