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或里斯本。

他再一次极力想着自己应该怎么办。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排除每一点感情上的因素(比如

他对那位编辑的崇拜以及儿子给他的恼怒),但仍然拿不定主意,究竟该不该在他们给的文

件上签名。

万马齐喑时的大声疾呼是对的吗?是的。

从另一方面讲,为什么报纸提供这么多篇幅对请愿书大做文章呢?新闻界(全部由国家

c纵)毕竟可以保持沉默,没有比这更明智的了。他们把请愿书大肆张扬,请愿书随即被统

治者玩于股掌之中!真是天赐神物,为一场新的迫害浪潮提供了极好的开端和辩解词。

那么他该怎么办?签还是不签?

用另一种方式提出问题就是:是大叫大喊以加速灭亡好呢,还是保持沉默得以延缓死期

强呢?

这些问题还有其他答案吗?

他又一次回到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思索:人类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测定我们的决策孰

好孰坏,原因就是在一个给定购情境中,我们只能作一个决定。我们没有被赐予第二次、第

三次或第四次生命来比较各种各样的决断。

在这一方面,历史与个人生命是类似的。捷克只有一部历史,某一天它将象托马斯的生

命一样有个确定的终结,不再重复。

1618年,捷克的各阶层敢作敢为,把两名高级官员从布拉格城堡的窗子里扔了出去,

发泄他们对维也拉君主统治的怒火。他们的挑衅引起了三十年战争,几乎导致整个捷克民族

的毁灭。捷克人应该表现比勇气更大的谨慎么?回答也许显得很简单:不。

三百二十年过去了,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之后,全世界决定把捷克的国土牺牲给希特

勒。捷克人应该努力奋起与比他们强大八倍的力量抗衡吗?与1618年相对照,他们选择了

谨慎。他们的投降条约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继而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主权几十年,或者甚

至是几百年之久。他们应该选择比谨慎更多的勇气吗?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捷克的历史能够重演,我们当然应该精心试验每一次的其他可能性,比较其结果。

没有这样的实验,所有这一类的考虑都只是一种假定xìng_yóu_xì。

einal。只发生一次的事,就是压根儿没有发生过的事。捷克人的历史不会

重演了,欧洲的历史也不会重演了。捷克人和欧洲的历史的两张草图,来自命中注定无法有

经验的人类的笔下。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了太

空,它是明天不复存在的任何东西。

托马斯再一次怀着爱情般的怀念之情,想起了高个驼背的编辑。那个人于起来似乎把历

史看成一幅完成了的图画而不是草图。他于起来似乎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永无休止地重

演,会永劫回归,丝毫也不怀疑自己的行为。他自信自己是对的,在他看来,那不是一种心

胸狭窄而是美德的标志。是的,那人生活在与托马斯不一样的历史之中:一部不是草图的历

史(或者没有意识到而已)。

16

几天后,他又被另一种思想所打动,我把它记在这里作为上一节的补充:在太空以外的

什么地方有一颗星球,所有的人都能在那里再生,对于自己在地球上所经历的生活和所积累

的经验,都有充分的感知。

或许还有另一颗星球,我们将在那儿带着前两次生命的经验,第三次再生。

或许还有更多更多的星球,人类将在那里诞生于更成熟的层次(一个层次即一次生命)。

这就是托马斯版本的永劫回归观。

当然,我们立足于地球(第一号星球,无经验的星球),对于其他星球上的人将会如何,

只能杜撰出朦朦胧胧的异想。他会比我们更聪明?人的能力中有更多的成熟?他能通过重复

经验获得这种成熟?

只有从这样一个乌托邦的观念出发,才有可能充分正确地使用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概

念:乐观主义者无非是认为第五号星球上的人类史将会少一些血污,悲观主义者则不这样

看。

17

朱尔斯。弗恩的一部著名《两年的假日》,是托马斯少年时最爱读的。两年的确是

一个极大的数字。托马斯当窗户擦洗工已逾三年了。

几个星期以来,他渐渐意识到(半悲哀、半自嘲地)自己正在变得精疲力竭(他每天有一

次甚至有时是两次的性约会)。他并末失去对女人的兴趣,但发现自己已将气力使到了极

限。(让我补充一下,极限是指他的体力,不是指他的性功能;他的问题是气喘吁吁,而与

生殖器无关,事物状态都有其喜剧性的一面。)

一天,他正为自己下午要抽空子了愿赴约而遭难,看上去象要度一个稀罕的假日。他渴

望以极,给一个年轻女人打了差不多十次电话。对方是个妩媚的表演专业学生,皮肤在南斯

拉夫平整的l泳海滩上晒得黑黝黝的,那种海滩使人联想起机动烤r板上慢慢的旋转烧烤。

他干完活,打了最后一次电话,四点钟动身去办公室递交自己的工单。在布拉格市中

心,他被一位未能认出来的女人拦住了:“你究竟躲到哪儿去啦


状态提示:第 9 部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