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转而谦卑地向父母仿同、认同,想变成父母那样“无所不能”的成人。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又是孩子的镜子,通过父母,可以照到自己、可以学会怎样做成人。此时,儿童关于“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的疑问,进一步得到扩展,变成了有关男女夫妻之爱、性、情感和关系等一系列**性问题。儿童通过对这些**性问题的破解,了解父母内心世界的真相,以便为自己向父母的仿同和认同,寻找确切的依据。

这种对于父母情感世界**的窥探,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父母理想化,从这种理想化的父母形象中吸取成长的力量,并按照这种理想化,塑造自己人格中比较积极的部分。这一阶段,儿童对父母的积极成份和优点,会给予特别关注,而对父母的消极面和缺点,却视而不见。紧接着,就是探索父母**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专注父母缺陷和消极面的阶段,通过“去理想化”,把心中理想化了的父母形象消除,使父母形象更加现实。通过对父母正面和负面情感**的窥探和了解,儿童就能够正确、客观地了解人性、情感和爱的实质,就能够完成自己人格的塑造,就可以比较健康、顺利地适应复杂的社会和情感生活。可以说,对父母情感世界的窥探,可以为儿童的心理成长提供养料,是儿童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是儿童了解自己和世界的捷径。

儿童窥探父母**,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欲求,如果一个人在童年破解了父母的全部情感**,从理论上讲,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将不会过分热衷于别人的**。只有那些儿童期窥探欲没有得到足够满足的人,才会疯狂地窥探别人的**。换句话说,成人对**的窥探,是儿童需要的遗迹、是童年窥探欲没得到满足的结果、是人格不成熟的标志。

对于别人或名人的**,人们并非都有兴趣窥探,人们似乎对于他人的消极面或负面的**,更感兴趣。比如,作家三毛的爱情是杜撰的、歌手黎明为情服药自杀、黛安娜王妃与仕卫队长有私情等**性传闻,传播得最快。人们既为这些人的缺陷感到愤怒,又对此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地四下传播。他们甚至会不屑地说:“什么名人啊?呸!一文不值!”

这情景,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儿童窥探父母**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一个专注父母缺陷和消极面的阶段,通过“去理想化”把心中理想化了的父母形象消除,使父母形象更加现实。只不过父母已经由明星们替代了。

可以说,人们对明星负面**的窥探,就是窥探父母负面**的延续,人们通过对明星负面**的了解,可以去掉明星们身上理想完美的光环,看到一个真实、有缺陷也有优点的现实中的人。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星跟自己的父母一样,也是人,不是神,他们身上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他们也和父母一样,有时侯,也会有脆弱的时候、甚至也会有失控或精神崩溃的短暂时刻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他们也会为情所困,也会为一斗米折腰他们也会有穷困撩倒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悲观失望、甚至想放弃生命的瞬间大英雄或者伟人,也有卑鄙龌龊的黑暗、不光彩的一面。

明星也与我们的父母一样,有些方面象一个圣徒和天时,而有些方面则象一个小人和魔鬼。通过对名人**的窥探,我们把象征着自己父母的明星、圣人、神,从由**包裹着的神坛上拉了下来,拉到了与我们普通人同样的水平。使我们得到一个似乎残酷,但又十分真切的结论,那些我们以往高高在上的人,其实骨子里和我们一样。

通过窥探**,我们不得不面对父母、别人、和明星的神话和理想的破灭,最初,这种理想的破灭,会使我们十分痛苦,因为父母或名人的完美无暇,毕竟曾经是我们生活的支柱。但是痛苦过后会使我们清醒,使我们面对父母和名人的时候,不再过分自卑,使我们把以往投注在父母和名人身上的希望和期待,收回来,交还给自己,由自己来承担自己的生活压力,由自己、而不是父母和名人,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可以说,我们的自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对父母和明星的否定、以及伴随着的自我肯定中诞生的。


状态提示:第619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