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不知道是不是连师承和单位也没有。当然,也有少数人有幸和看过熊思谦视频的人聊上了,知道是一位民间高手。

到了文化节那天,段佳泽还特意去捧场了,怎么说熊思谦也是他们动物园的人。

韩凤声和熊思谦的合作是压轴节目,虽说韩凤声是花大价钱请来的,还有熊思谦这个“本地”演员,但毕竟是东海的文化节,所以他们压轴。

大轴则是回龙皮影戏,经过宣传,现在很多东海人都知道这么一门艺术的存在了。

段佳泽抽空去后台看了一眼,韩凤声久经江湖,熊思谦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俩早就画好了妆,一个反串旦角,一个老生,就剩须还没带上,俩人正坐在后台和琴师聊天。

段佳泽觉得自己也是白担心一出,他们两个今晚要唱一折《四郎探母》,这一出比较出名,对于不怎么听戏的观众来说接受度也高一点。

本地和周边的戏迷都来了,段佳泽也没过去打招呼,回了观众席。

等到韩凤声上台时,台下远道而来的戏迷总算是精神一振,还没开嗓呢就有叫好声。熊思谦这边气势就弱多了,还是一些市领导带头鼓掌,认识他的人并不多。

但是熊思谦开唱之后,就让戏迷精神一振了,即便普通人也听得出这人嗓子有多好,何况他们这些爱好者,听出来的名堂就更多了。

尤其有些票友,虽然不做专业演员,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深。好些第一次听熊思谦唱戏的人都觉得,这个熊思谦一定也是个水平很高的资深票友,民间高人。没想到啊,东海市有这样的人物,但是都没听说过。

熊思谦和韩凤声提前磨合过,不说天衣无缝,那也是发挥得极为出彩。

台下观众中有一个年轻戏迷,是特地和朋友一起从邻市坐了两小时汽车过来的,她听着听着,却是越听欲觉得……

“好耳熟啊!”

旁边的朋友听了,转头道:“你说谁?这个‘杨延辉’吗?你以前听过他唱?”

她可是惊了,韩院唱的好那是理所当然,大家有心理准备。倒是扮杨延辉这一位,名不见经传,却好似自成一派。举手投足,都是大角大腕的风范,让人好不稀奇。

“我的意思是,我觉得我好像听过他唱,但是他唱得这么好,我以前要是听过,怎么会不记得他呢?”女孩一脸郁闷,“我连他叫什么都不记得了,外面海报写的什么来着?我要上网搜一下。”

她们属于看到演出信息,没在意其他人,直接赶过来的。不像有些人,事先就好奇地查过熊思谦的名字了——当然也没啥个人资料。

好在这位朋友还记得海报上的名字,提醒道:“熊思谦。说起来我也很好奇,这到底上哪找来的牛人啊!和韩院一比,也不差许多了!”这还是粉丝说得比较含蓄。

“等等,我先看完。”女孩舍不得挪眼,待到熊思谦和韩凤声谢幕了,这才拿出手机搜了搜。

先搜的熊思谦,没搜出来,女孩灵机一动,又加上韩凤声搜了一下,可惜,还是什么也没有。女孩手一滑,点在相关搜索的韩凤声单人名字上,便进入了新的搜索页面。

这个新的搜索页面又有一个关联词组:韩凤声、鹦鹉。

女孩瞥见这两个字,猛然回神,几乎惊叫出声:“是他!”

朋友被她突然一叫吓得抖了一下,“他?查到了?什么人啊!”

女孩把手机举起来,指着那个词条道:“就是鹦鹉啊!鹦鹉!”

朋友还没反应过来。

女孩说道:“你忘了吗?之前我给你看过视频的,一只虎皮鹦鹉唱《武家坡》,一鸟分饰两角,那王宝钏一听就是学的韩院,薛平贵我们还讨论过,不知道是哪位演员。我就说,我怎么会感觉听过他唱戏,又不记得这个人呢!”

鹦鹉学唱,那是连特点带声音也一起学的,也亏得女孩记x_ing好,或者说鹦鹉学得太好了,这会儿竟是想起来了。

朋友一合掌,“靠,想起来了,‘华升平,加水’那个啊!”

鹦鹉的名字他不记得了,但是经典台词倒是记得清楚。

女孩也笑出声来,“对对,就是那个。人家叫段泰戈尔来着。”

朋友一脸感慨,“这也太巧了,还被你给认了出来,那时候我们讨论了好久,是学的哪位大家,还以为是电视上学的呢,难怪找不出来。”

……

这时候,台上的节目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皮影表演,祭龙王一段。

观众席前排,段佳泽端坐观看,左边的孙爱平说道:“待会儿完了啊,你跟我一起吃顿饭去!”

右边一位其他部门的朋友也说道:“怎么这么巧,我也想约饭呢,小段,去我们那儿吃呗。”

台上皮影晃动,刘老先生正在念着祈求龙王的祭词。

段佳泽感觉背后都要冒汗了,心情非常激荡,半晌平复不下来,“我,我都去!”

两人愕然,“你怎么都去啊?”

他们可不在同一个地方吃饭,段佳泽还能分身不成?

段佳泽头疼地道:“……一个我明天再去。”

“那可得商量一下,谁先谁后。哎,小段,你有纸巾吗?”

话音刚落,段佳泽狂掏自己的口袋,摸出一包纸巾递给他。

这人顿了一下,才笑嘻嘻地道:“你说这个小段,是不是打算把我排在后面,不好意思说啊,这么热情。”

段佳泽:“……


状态提示:第271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