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着似想说什么,到底还是悄悄叹了口气,蔫头蔫脑地也跟着走了。

好好洗漱了一番,郑锦才换了一袭淡青如烟的薄袍来到厅堂。

“阿舅你们这是……”厉弦肚里攒了好多疑问,迫不及待地问道。

“郑阀分家了。”

郑锦斜坐在胡椅上,冲着厉弦疲惫地笑笑,道:“因为一个银矿,郑家三分。”

“什么银矿?什么分家?!”

听到“银矿”两字,厉弦寒毛都竖了起来,前世郑阀的悲剧正是因此而起,今生他无数次想提起这茬,奈何根本不知道当年是何时、如何发现的那“银矿”,想劝都不知从何劝起,只能静待事情有了苗头,再想办法掐灭祸根。

哪里想得到,当年秘而不宣,到元和七年才事发的银矿,如今阿舅回去转了一趟,回头就冒出来了。

怎能不让厉弦亡魂皆冒?!

郑锦有些意外地看看小脸煞白的外甥,温言安慰道:“莫急,我家并未大伤筋骨,不过是夕年诸葛氏旧计罢了。”

汉末乱世,世家诸葛氏分拆几支,遣族中俊杰入各大势力,尽心尽力辅佐所选的主公,即便同族为敌也毫不手软,各自都成了各家势力的顶梁柱。到得乱世结束,虽有几支游离而散,但终有一支选对了人,诸葛诞一系成了陈国的开国重臣,权势彪炳,富贵至今,诸葛家在北国也越发鼎盛。

厉弦听了稍有些安慰,但最记挂的事情仍是没明白,心头火急火燎,就想问问二舅:那该死的银矿什么时候钻出来的,郑阀如何处置了?

“哦!你说那银矿啊!”郑锦摇摇头,“阿丑,临事须静,你这般猴急可不是处事之态。金银何物?不过是一般等价物,虽然金银因其稀少,货币天然是金银,但其本身……”

“阿舅!”厉弦惨嚎一声,这是上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么?!

郑锦抿嘴笑了起来,悠悠道:“我家在司州、并州交界之处发现了一处银矿,皇帝知晓后颁旨矿为官有,并设司银中郎将官冶,银矿就缴卖了官营,换了点东西回来。”

“……这,这就完了?”厉弦极度不可思议地问道。

“你还待如何?”郑锦也很是疑惑。

第117章 盐权

不是,这不是“还待如何”的问题啊, 阿舅!

厉大人张口结舌、抓耳挠腮, 一时不知道怎么跟阿舅说这事。

难道说——这银矿本应过几年才被郑阀发现, 偷偷开采,因行事不密被人发觉后密告朝廷,厉相爷为了讨新皇的欢心, 也觊觎着郑家的产业, 不但没出手帮忙, 反而打算和皇帝二一添作五, 瓜分郑阀。大舅带着族中子弟企图将开采冶炼出来的银子转移, 却被外候官密探发觉,最后被围剿, 烧死在矿中, 还落得个私盗官银的恶名。

“说起来, 这银矿的发现倒与你有几分关联。”

“我?与我何干?”厉弦有些摸不着头脑。

郑锦笑了一声,道:“你那铁炉子甚好, 花样极多, 狄丘又产好铁,如今‘狄丘铁’的名字都随着这铁炉子行销四方了。”

厉弦眨巴眨巴眼, 咦?不是在说银矿么, 怎么和他家的铁炉子扯上干系了?

阿舅说的铁炉子厉大人自然知道,这东西全名叫蜂窝煤炉子,是用薄铁皮做的隔层炉子,两层铁皮间灌了粘泥烧制而成, 上面是炉口,下面设风口可以调节火头大小。

这炉子小巧方便,烧的是用碳、石灰、煤和黄泥混和压制的带孔蜂窝煤,小小两块煤饼子能烧一两个时辰,很是经用。配上狄丘铁坊制的各类炊具,既能当灶烧又能取暖,一物多用,关键还不贵,大大方便了狄丘百姓的生活。

这方便耐用的炉子一出世,很快成了狄丘铁坊的一大特产,摆在供销社里当门面,往来客商也极愿意捎上几十个,再配上一车狄丘方子制的煤饼去卖,狄丘煤炉子很快便在附近流传开来,更是随着各家的商队销往四方。

这东西构造很简单,想要仿制也不难,但狄丘除了以新巧出奇外,胜就胜在高炉制铁和水力半机械压制铁皮的低成本、高质量,一般的铁坊要是以人工来打造这种炉子,一个工匠费上十来日也未必做得好,更不用说这劳力和工钱了。

是以,j-i,ng致又实惠的“狄丘炉”名气渐渐扩散,买的人越多,自然用炉子的人也越来越多。

用炉子需要用煤,蜂窝煤的方子厉大人老早就卖给了来狄丘批发炉子的行商,郑家更是在行商们之前就出钱买了炉子和煤的方子,眼见这炉子的风潮渐渐扩散,炉子是狄丘特产,煤总不能还从折枝关老远地运往各处销售吧?

郑大舅便着人在几处销售兴旺的地方附近寻找煤矿,要想来个一条龙服务配套——卖炉子兼卖专用煤饼,挖着挖着,一不小心就挖出了个银矿来。

人多眼杂的,那矿又挺富,银丝闪闪的夹在矿石间,想掩也很难。

“……地近京畿,自然早有外候官密探禀上,后来么,皇帝便出了那份金银矿官营诏。”

因为炉子要用煤,挖煤挖出了银矿……厉弦一时不知该说银子和郑阀有缘,还是该说郑家倒霉催的就碰上了这矿。

“厉相也遣了人来,说是财既露白,要是拼力想保住,必招君王忌,不如以退为进,另换所需。”

郑锦看了自家的阿丑一眼,心中也叹,做老子的贪婪无情,吞了好大一块肥r_ou_才肯松口为郑阀转圜,心中只余权势利益,哪里还有丝毫阿弦的


状态提示:第72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