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包网 > 校园耽美 > 明末第四天灾 > 第三十七章 偷梁换“匾”
敢挂得太大,就勉强自己提了‘经略方城’四个字。想着混上一两年,就换了位置。

没想到这个位置居然一坐就是十几年,本来当初只是一个临时的指派,可后来谁曾想阴差阳错之下,他这巡抚的位置居然坐稳了,而且官职越做越大,最后还升了督师。这‘经略方城’的匾额可就不太合适了。

不过这四个字是他自己题的,如果自己刻意改过来,未免有些难看,所以也就这么放着了。

再后来洪承畴洪经略在潼关开府,曾有下人说这‘经略方城’不合时宜,是不是应该改成‘节钺陕豫’。

但洪承畴这人您知道,他假正经啊。把提议的手下严厉斥责了一顿,说要把心思放在军国大事上,不要总弄这些门面的功夫。所以这个匾额还是没改。

也就是说其实这府门上的匾额早就应该换了,只不过阴差阳错之下,就拖到下来现在。而如今潼关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把这匾额换上一换,也是说得通的。”

马世耀想了想,道:“那你刚才说要换成紫阳什么的匾,那是什么意思。我听着怎么像个道观的名字?”

牛道士摇头道:“这紫阳其实是朱熹的别号,前明皇帝朱元璋当年登极之时,还想将朱熹改写进自己族谱里的。而‘紫阳世泽’这样的文字,寓意极好,却不是官府该挂的。”

马世耀越听越糊涂:“这怎么又跟朱元璋扯上了?”

牛道士摇头晃脑道:“您想啊,我们现在为什么这个局解不了,还不是他们凭借武力强横,我们没有办法,要处处顺着他们。生怕惹了麻烦。

这督师府衙门口的那两个门子好哄。可我们把匾换了之后,万一这大侠之中有粗通文墨之人,发现不妥之处,难免生了事端,我们又如何共处一城呢......

这几天我也在琢磨这些大侠的来历,首先肯定不是建虏了,大西军和我们势如水火,所以这些大侠们也不是大西军的。那么剩下的也就是一个大明了。

所以我们把这牌匾改成‘紫阳世泽’,他们如果看得懂呢,也挑不出毛病。毕竟称颂朱明世泽,这道理也讲得通。即便是觉得不妥当,顶多也就把匾额再换了。并不会因为换匾生事,来与我们交恶。

如果他们看不懂呢?皇上派来的钦差可都是有大学问的人,这‘紫阳世泽’的牌匾一挂。便知道是私宅的意思。我们在里面就增添了许多可以斡旋之处。”

马世耀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腰杆不硬气,论实力比不过这些大侠们。所以才前怕狼,后怕虎。生怕一个错处。让大侠们挑出了毛病。最后连共处一城都做不到了。

这事也是难为牛道士了,愣是给挤兑出这样一个偷梁换“匾”的主意来。武的不行,就来文的。想用文化取胜。

马世耀琢磨了一下,倒是觉得这事或许可行。毕竟这些少年游侠儿恐怕也是不读书的,估计这文化水平也不比自己高到哪去。自己看不明白的,这些大侠们应该也看不明白,于是继续问道:

“那我们买下这望云楼后,又应该在匾上写什么字呢?‘辅政安民’?”

马世耀虽然不懂这匾额里的弯弯绕,但是走南闯北,阅历极多,他记得很多官府衙门的牌匾上写的似乎都是这四个字。

牛道士看了一下左右,慌忙堵住了马世耀的嘴,道:“大人,慎言啊。

‘辅政安民’那是一方主官才能用的,我们用这个可不行,我琢磨了一下,改为‘辅事饬民’比较好。

您可别小看这字里行间的说道,差一个字可差着许多行市呢。辅事呢,说明我们在帮着大侠做事,比如掩埋尸骨啊,把守城门啊一类的苦活累活。

饬民两个字就更妙了,对城内百姓来说,我们明确了管理的职权,对大侠来说,则是谨饬之意。明确了这潼关城中谁主谁次的关系。任哪位大侠来了,也挑不出匾额的毛病!

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在潼关城里的定位啊。

现在我们行的是左右逢源之法。

在大侠们的那一边,我们是帮助他们治理潼关的‘吏’。

在朝廷天使的那一边,我们却是城内的‘官’

战场上得不到的,想要在桌子上获得。不下一番苦功夫,做一些文字游戏,又怎么能行呢?”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偷梁换“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