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十六岁了, 在镇中学读书。他的成绩并不好,就算考上高中,也不可能考上大学。

最近赵大伯和大伯母已经在讨论赵达回家帮忙务农的事情了,但是赵达自己并不愿意。整个下东村就一两百人,每天见到的就是那些街朋邻居,赵达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而赵兴不过才八岁,他对于赵安所说的一切都毫无怀疑,在他的心中蓉城就是一个满是摩天大厦的现代都市,那里什么都是最好的。

两兄弟愿意相信赵安还有一个原因,明明只有半年不见,但是他们感觉到赵安身上有一种他们说不清道特殊的气质,哪怕在村里官最大的村支书上也没有看到过的自信。就像他们平时看的坝坝电影[1]里那些明星有一种优雅的气质。

自己的弟弟/哥哥去了蓉城半年,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呢?

赵安恐怕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无心之言会对自己的表兄表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而且还来得那么快……

不过就算赵安知道这一切,他也会赞成他们的想法。

虽然赵安不会歧视农民,但事实确实华夏未来几十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的发展机会、生活条件远逊于城市。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农民愿意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然后在城市里做一名连房屋都没有的体力工人。

不过赵安现在并不知道即将到来的变化与改变,依然在赵达的带领下,在爷爷奶奶的房子周围玩耍。

因为时间还很充裕,所以赵达带着两个弟弟先后参观了二老散养的j-i鸭,处于休田期间的农田。

虽然一直在玩,但是赵安看到这一切之后心中想的是:现在农村的生产条件还是太差了啊。

在改革开放后,为了调动每一个农村家庭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国家所以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简而言之就是农户作为一个个体经营主体,按照合同承包、经营生产土地。

这种生产制度在赵安看来依旧是效率低下的,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优势。


状态提示:第35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