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还会再死一个。

纪律揉了揉眉心,说:“还在查。”

但是事情过去那么久了,不好查。

他和宋不羁担心的一样,还会再死一人。

“林云翔、颜子秋、马锦博都是崔成周日下午班上的学生,”宋不羁说,“如果这不是巧合,那剩下一个是不是也是那个时间段补习数学的?”

说话间,纪律已经拿出了从朝花夕拾教育培训机构拿来的每节课的学生名单。

崔成周日的数学班上,总共有二十名补习的学生,其中林云翔、颜子秋和马锦博都已经死了,那么还剩十七名。

纪律拿出笔,把三名死者划掉。

“既然三名死者都是花城二中高三的学生,如果有第四人,那么这人极大可能也是二中高三的学生。”纪律拿着这张纸往外走。“我让他们搜搜看,看看有几个是二中的。”

花城二中高三的名单他们早就问学校拿来了,这会儿在电脑上一搜一对比,很快就有了结果。再结合他们报朝花夕拾教育培训机构时填的资料,排除掉同名同姓的,剩下的便都是花城二中高三的学生了。

总共十三名。

十七名学生中,只有四名学生不是花城二中高三的。

对于这个结果,宋不羁咋舌道:“看不出啊,花城二中的学生这么热爱学习……”

朝花夕拾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在花城二中对面,但是来这补习的学生并不仅仅是二中的。它在整个花城都有一定知名度,尤其是崔成的数学班,经常有距离很远的家长把自己孩子送过来。

宋不羁本来以为十七名学生中有个一半嘛,差不多了。但没想到,竟然有十三个。

如果再加上已经死去的林云翔、颜子秋和马锦博,那么这个二十名学生中,有十六个都是花城二中高三的学生了。

对比了崔成其他时间段的课堂,他们发现这个比例真是高得离谱。

晚上,宋不羁趴在家里的床上,侧着脑袋,对纪律说:“从十三名学生中找出可能会死的第四人啊……要怎么找……”

这十三名学生的资料都被纪律带回来了,他坐在椅子上,一份一份地看。宋不羁犯了懒癌,不想看字,纪律就一边看,一边挑重点念给他听。

听了几个人的后,宋不羁说:“学校提供的这些基本资料,听起来都差不多。”

纪律“嗯”了一声,说:“还记得刘文韬那本笔记本上写的吧?注1’的人直觉会特别敏锐。想想你之前确定凶手时那诡异的直觉,不要怀疑自己,明天你觉得是哪个人,肯定就是哪个人。”

宋不羁说:“刘文韬还特地在括号中备注了四个字——因人而异。”

纪律笑了笑:“你是直觉j-i,ng准的那个——我相信你。”

第114章

第二天,宋不羁继续去听课。

不过今天,他戴上了一副平光眼镜。

这么看上去,就更像个学生了。

上午的课结束后,宋不羁照例回市局找纪律一起吃饭。

中午,崔成和往常一样,与办公室同事一起叫了外卖。不过周日中午,他们会多叫一份外卖。

因为还有个补习的学生,在这吃饭。

这名学生名叫杨希,家住在附近的一个小区。但是他家中午没人做饭,所以他都是不回家,直接在这儿和老师们一起叫外卖的。

他父母都是一个工厂的工人,工厂一个月才休息一天,他父母平时便也没什么时间照顾他,就给他报了辅导班。他上午在这补化学,下午补数学,补完数学后再回学校,时间上刚刚好。

崔成是下午他数学课的老师,吃饭时如同寻常聊天一般,亲切地问他最近学习的情况,有没有进步。

杨希是个挺内向的男孩,平日里话不多,基本上是别人问他才答的模式。他咽下嘴里的饭,简短地说:“有进步。”

崔成点了下头,把自己外卖盒子里的j-i腿夹给杨希,说:“有进步就好——你还在长身体,多吃点,这家店的j-i腿也是不错的,下次可以试试。”

杨希点的是r_ou_丝饭,因为r_ou_丝比j-i腿要便宜。但是他其实很喜欢吃j-i腿。

他小声地向崔成道了谢,然后吃起了j-i腿。

果然很好吃。

他想,这周把零花钱多存一点,下次再点j-i腿饭。

他家不是什么富裕家庭,每周父母给的零花钱有限,都是刚刚好那种,他不得不j-i,ng打细算。他也很懂事,没有多要钱。他父母总是对他说,他们已经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多少钱了,补习班那么贵都让他去了,可得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大学啊,以后不要像他们一样每天在工厂里埋头苦干,赚辛苦钱。

杨希很懂事。

他深知父母的不容易,真心地是想好好读书的。但是大概有的人天生就聪明,是块读书的料,但有的人天生就读书不行,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人家不怎么费劲就读书好的。他努力了这么多年,补习班也补了不少,但成绩总是在中下,就像奋力游动的小鱼,怎么游都游不到中上游。

他有时候想,如果高考成绩也是这样,那他以后就没希望了。

他不仅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可能会和父母一样,一辈子呆在工厂里,打工。

每当这么想的时候,他总是觉得很难过。

自己太没用了啊。他想。

---

下午,顶着夏日午后猛烈的太阳,宋不羁来到了朝花夕拾教育培训机构。

他第四次来上崔


状态提示:第119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