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一只手臂有一不明所以的痕迹。

那是被野狗啃食到一半的小臂,在靠近肘关节位置有过烧伤。这一部位的骨头上发现了两个黑青小点,十有八/九是尖锐器物扎刺所致。

“如果是金针刺穴的失误,怎么会有黑青色痕迹?”

公孙策盯着这根骨头好久,也排查了尸体的情况,不曾推论出什么病症能使得骨头生出黑青小点。

包拯刚一下朝回府衙,就见公孙策举着一根白骨对太阳喃喃自语,这场景非常符合开封府日常。他也是照理随口提醒,“先生别忘了把骨头收好,可别带着它去食堂,当心被弄混了。”

这种差点弄错的乌龙事件真的发生过。公孙策定购一批死尸动物来进行验尸实验,差一点当做食材送到后厨去。

“恩,恩恩。”公孙策压根没听清楚就应和了两三声,正与包拯擦肩而过还在念叨,“骨头上怎么会有黑青色,这颜色像是墨水的颜色。像包大人一样皮肤黑不奇怪,骨头上有黑点……”

包拯听到这一小声嘀咕脚步停了停,难道拿他的脸色举例后很容易接近真相?“公孙,你手里拿的是陈桥埋尸案死者的骨头吧,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说出来听听。”

想不通的地方?那可真不少。

骨头黑点是其一,九具尸体的致命死因是其二。

公孙策将白骨递给了包拯,“尸体死亡时间太久远了,外部没有致命伤,相关的毒物检测进展很慢。迄今为止,我还没能发现死者有过明显的中毒迹象,从内脏情况来看,九个死者都像是自然老死。”

“老死?”包拯看着这一根白骨,以他的验尸经验也能看得出,如此骨头并不属于老年人,该是青壮年的骨头。“先生的意思是,死者年纪未至而立,但体内脏器却似老年人了。”

公孙策微微颔首,他也没法解释这种情况。还是那句话,那九个人死得太久了,死亡时间越久尸检就越困难。

“九具尸体,烧伤处不腐烂,骨骼显示其为青壮年,但内脏却似老年人。最怪的是脸部,所有死者的脸部皮下都没什么肉,那一张张脸瘦的与他们身材情况极度不合。”

这些古怪之处,恰是与一点符合。

九位死者都曾沾染过怪气,只是因为死得太久了,那些怪气全都消散殆尽了。

包拯也对太阳举起了白骨,忽而灵光一闪想到一个人。“对了,狄青!这骨头的情况和狄青很像。”

啊?公孙策疑惑地等下文,一根骨头怎么和狄青有关了。

“公孙先生难道忘了狄青脸上的刺字?”

包拯说的正是前些年在宋夏边境中一战成名的狄青。狄青早前因罪而受黥面之刑,那位在大宋非常出名。“一朝刺青,就再难玉面如初。黑青色的小点正似刺青墨迹,有没有可能是雕青师本事不到位,一下扎到了骨头里。”

公孙策两手一击掌猛地想到更多可能,刺青这个推测或也能解释为何九具尸体都有烧伤。

“九具尸体的脸部奇瘦,本就为辨识出死者身份制造了困难。如果烧伤的部位原本是刺青所在,那么烧伤更是毁去了旁人认出图样的可能性。”

埋尸者不想让旁人认出死者的身份,开封府就偏要查出这九个人是谁。

追根溯源,先查刺青师。

言不周听闻死者很可能都有过刺青,是对尸体上的怪气来源有了一点想法。

刺青一事颇有忌讳,诸如最常听的关公邪龙不可纹,佛像、动物看八字等等。哪怕是不怎么讲究风水的后世,这些纹身规矩还是传了下去,却是不知大宋的刺青行情如何?

“我知道参军的人多半会刺青,有说那是为了方便在战场上辨识尸体。”

言不周随着展昭穿过了条条街巷不由问到,“除此之外,坊间的雕青喜好者也很多吗?我倒是没怎么留心这些。”

展昭暗道没留心才好,对刺青见多识广的前提,可不是见过许多赤/身/裸/体。不过就事论事,这些年来大宋盛行刺青之风,江湖人自是不必谈说,渐渐发展到普通百姓都以此为美。

“不限男女,鱼龙飞仙、鬼神花卉、诗词歌赋,都可以往身上刺。汴京有不下十家规模较大的锦体社,就是一群刺青喜好者的社团。今年夏天还联手举办办了锦体大赛,选出十大刺青之最,得胜者有百两纹银可拿。

当时,你不在京城无缘一见那种盛况。很多人买票入场一观,将自己手里的票投个最合心意的那位。现在我们要去找的刺青师,就是本届锦体赛选出的雕青圣手冯黄。”

原来如今已经形成纹身风尚了。

联系曾读过的水浒传所记燕青的一身雕青,看来那不仅仅是话本故事,而真的与大宋风土人情相吻合。

言不周想到这里不由隐晦地打量起展昭,这人了解地如此详细,应该不会也刺过一二吧?

看展昭的样子是不会喜欢被扎上几针,但是一个人的衣服下面究竟有什么,必须要扒开衣服才能确定真相。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09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