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又不乐意了。

“皇上,这就是所谓的免死牌?”

“当然。”皇上有些冷淡地看着她,似乎在说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皇上,这三张免死金牌的作用可否颦美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

“嗯。”萧锦娘不紧不慢地说道,“如果这三张金牌拿出去只限于我自己的命保得住,那请皇上恕小女子无能为力救治皇太后。”

皇上强压制住自己心中的怒火,“萧锦娘,你知道丹书铁券是作何用的吗?”

“当然知道。”

“那你还敢口出狂言跟朕要丹书铁券,你敢出尔反尔,你当真不想要命了,你要知道,就算李幕方再怎么竭力保你,若我不想留你,你也活不过今夜去?”面对着皇后和李幕方,太医院的太医,皇上面子上很过意不去。而此时更是把怨气都撒到了萧锦娘身上,恶狠狠地说完此番话他又看似无意地瞧了李幕方一眼,心想,这家伙故意把事情闹到这般田地,是不是早就和萧锦娘串通好了要讹他!

“丹书铁券”是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信物,又称“丹书铁契”,也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帝王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始于汉高祖刘邦。刘邦本是秦朝的一介亭长(掌治安的小官),适逢秦末乱世,趁机而起,征战多年,登上皇帝之位。

建汉之初,刘邦为了巩固政权,对那些曾经助他登上帝位的元勋,特赐“丹书铁契”以作褒奖。

后来,铁券与功臣封爵仍有一些联系,但已演变为颁发给功臣、重臣等人免死的护身符。铁券上的券文不再用丹砂书写,而是用黄金或白银来填嵌钦券上所刻之字。铁券遂被称作金书铁券或银书铁券。铁券的式样也定型为覆瓦之状。为防假冒伪造,“铁券”分为左右两半,左边颁给受赐者,右边留于皇宫内府,以待需要时校验两者是否吻合。史书中所载的“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将皇帝与功臣的信誓用丹砂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盒子里,藏于用石头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

“丹书铁券”出现于西汉,但“丹书铁券”的前身——古人“剖符作誓”的信用形式则在西汉之前即已存在。“符”是“符节”,“誓”即“盟誓”。符节是封建帝王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应用于其他事务的一种信用凭证,材质有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一般是将符节中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合验,以证真伪。根据符节的用途不同,其形也异:如用以驿传邮递的铜马节,用以调兵遣将的铜虎节,用以征免税收的铜竹节等。盟誓则是古人订盟立约的一种仪式:歃血为盟,对天盟誓,然后将记录盟辞的盟书与牺牲埋入地下,如有违背,犹如此牲。

东汉时,易“丹书铁契”之名为“丹书铁券”,并一直沿用了下来。北魏时,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时,帝王颁授“丹书铁券”已成惯制,其范围涉及开国功勋、中兴大臣、民族首领,甚或宠臣、内宦也被授予“丹书铁券”;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这也是小说《水浒传》中柴进家“丹书铁券”的历史依据。

萧锦娘虽然并不是真的想要逼问皇上要免死金牌,但是想到自己不明不白来到这个世界,也可能突然就离开这里,到时候带着免死铁拳回到那个世界,可以在将来考证一下到底她现在生活的朝代是历史上曾有过的,还是和历史上的时空并行着存在的时空里的朝代。而且,她听朱妈妈来的时候跟她说过娄老爷子曾经为皇上的生母崔贵妃做过接生后来因此惹怒了成年后的皇上,后来不明不白地被皇上赐死,她也想借此机会为娄老爷子讨回个公道,让别人知道,做手术是治病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人们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破损,不然就是对不起父母生养之恩的念头。


状态提示:_分节阅读_235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