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包网 > 重生耽美 > 食膳田园[重生] > 分卷阅读69

三十鞭,是将军替你领的罚,他说自己带你受罚,所以要翻倍,整整被抽了六十鞭,要是执鞭的人下手不狠,就按徇私罪来处理,六十鞭,就这么生生的扛过去了,这才压下了军种的非议。”

祁木言眼珠子转了转,不说话。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做得多,如果换成是别人通报消息,早就被斩了。”

“我知道,那座城……你在怪我们没有出手,但是不能救,那座城易攻难守,三年前,我们都到那里,宁王就让城民搬迁,说有很大的风险。每家搬迁的人都会有银子发。很多人就是为了这份补助,搬走了又回来,往返几次,就不走了。该走的其实都走了,剩下的那批人,为了钱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怨不得的别人。”

祁木言闭上了眼睛,依然不说话。

“你递出了消息,让那座城池戒严,敌军见抵抗顽强,也就知道我们有密探打入了军队,他们自此有了防范,我们多年的部署,也因此功亏一篑,半个月前,从你来之后我们的粮草就已经断了,现在还支撑不到十日。破釜沉舟,宁王派了八千的精兵,想翻过两国之间的雪山,从敌军后方偷袭,但是经此一役,敌军有了防范,连夜撤出三十几里。宁王派出的八千精兵,最后翻过雪山能活下来的不过三千人,五千多精锐部队折损途中,不是死在了战场,而是死在了雪山上,连着收尸都不能,为的就是绕到敌后方,然后攻其不备,如果不是到了紧要关头,宁王是不会下这么的决策,那些士兵全部是跟了他十余年的死士。而如今,敌军现在撤退三十里,那丧命在雪山上的五千多人,他们的死变得毫无意义,他不责罚你,如何能服众,偷袭不成,如果要长线的打仗,不知还要多久,又从哪里去寻支撑到那个时候的粮草?”

“如果粮草补给不够,势必会降低军队士气,还可能引起哗变,现在已经冬天了,没有粮草,十万人的军队,要如何挨过这个冬天。”

祁木言怔在了那里,“那他,在哪里?”

“宁王在你旁边的帐篷,你劝劝他,他已经几天不眠不休了,幸好现在是冬天,身上的鞭伤不会溃烂,但是他不好好休息,就算是铁打的身体,怕是也熬不住,伤口不愈,怕是会久病成疾,他是主将,安危要紧,你就别和他置气了。”

“我不知道,怎么和他说,如果没有粮草……会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班师回朝,不过我们一走,这边境的十几座城池怕是要遭殃了。”

“我不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不想他们就这么死了……”祁木言心里乱成一片,这次,他完全做错了。

“你虽然递了消息出去,但是这次其实不能怪你,这次来的大臣是夜王的人,他和宁王一直不对付,早在你把玉佩递给宁王妃的时候,他就已经递了消息出去,说敌军攻城,不然早就来不及了,他不过是为了在奏折里,参宁王一本。他罚你,一来是因为你确实触犯了军规,二来是因为你不相信他,却相信一个刚来的女人。”

对方虽然这么说,祁木言却一点都没有觉得好受。

他再也没有见到对方,他后知后觉的发现,如果那个人不想见他,哪怕是在一个营地里,也不会遇见,他每天依然去给伤病包扎。

五日后,粮草告急,恰逢这个时候,京都有消息传来,王上驾崩,临终前有遗诏,夜王继承大统。

夜王继位,下的第一道诏书,就是让在京都之外的王爷,必须独身回来拜见新王。

所有都知道,这道旨意,是对着宁王奚川而下,不带军队而归,只怕是有命去,没命回来。

若是不去,则是公然抗旨,对新王不遵,难免落人口实。

新王为了扫清心头之患,把战争至于不顾,哪怕是割了十几座城池,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奚川置那一道新王旨意不顾,军队的大多数将领都是他的心腹,也都只听他的派遣。

偶有几个有其他意见的,也都被遣送了回去。

除了行军打仗,宁王还和就近的几个城主或者王爷交涉借粮草一事。

宁王不肯回京,新王已经昭告全国,宁王有不臣之心,而正在战场上的军队,既然只听从宁王的调遣,也就都变成了不义之士。

报国为家的英雄,刹那间成了犯上作乱的逆贼,但是这一仗必须得接着打。

大多数人都明哲保身,既不敢开罪于新王,又不敢得罪手握重权的宁王,所以每次人来,都是以礼相待,但是要是提到借粮草之事,就会想办法的推脱。

而几日,宁王接到了一个城主的消息,说是愿意借出粮食,不想入城谈判的时候,却遭遇了埋伏。

至今身死未卜。

为了安定军心,所以这个消息被封锁了,排了两队的人去探消息,都有去无回。

——

祁木言睁开了眼睛,他头痛的厉害,看了看桌上不停响的手机,他才发现天已经大亮了。

已经下午两点了。

打电话过来的是陈萱萱,手机铃声停下来不到两秒,又急促的响了起来。

祁木言才按了接听键,声音就从电话那端传了过来。

“小言,你听我说,先不要急,杜奚川出了点事情,现在在医院里,情况已经被稳定了。”顿了下,陈萱萱才又说,“但是人一直没有醒过来,已经两天了。”

“他在哪里?”

陈萱萱报出了一个地名,那是一个以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6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